scientific research
学院新闻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治校、教书育人过程中,把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要任务,成立马克思主义教学部,发挥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名师工作室作用,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融合建设,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提站位 强联动 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学院全面统筹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程思政改革,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员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设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各门专业课建设、与党建思政、与意识形态、与全院各职能部门相关工作,使各项工作之间形成合力,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
学院多措并举强化整体设计,一方面组建涵盖农、工、经、管、文、艺术等学科门类的优秀教师专家团队,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另一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开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修班、召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修成果交流汇报会、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研讨、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集体备课,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抓课改 强意识 引领激发思政课改革动力
思政课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学院通过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学院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研室,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本科阶段32学时,专科阶段16学时,设置11个专题的内容,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全体教师对各专题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集体备课,制作课程课件,编写教案、讲稿和搜集教学参考资料,开展互相听课、集体评议。教师精心打磨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精心挑选教学案例,构建起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
学院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使教师完整准确全面把握理论内涵,挖掘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中蕴含的丰富教学案例,完善课程资源建设。
为了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学效果,学院落实思政课教学方案,在课堂中设置“民族团结故事我来讲”“思政课我来讲”微视频录制展示等环节,让更多学生参与课堂,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对课程和党史的学习兴趣。学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打造为“金课”,获得了学生的广泛好评。
学院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学科支撑和教研联动,加强对理论的原创性、系统性、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努力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机理,将理论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为育人资源。
抓课程 强思政 着力形成“大思政”育人协同效应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学院始终不忘探索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新路径,着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思政建设。
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公共基础课程 学院在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开设了旨在提高各族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旨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大学语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与健康”等课程,旨在提高各族青年大学生科学精神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旨在提高各族青年大学生国家意识和认知能力的“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各族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初步实现从“思政课程”主渠道育人向与“课程思政”融合育人的立体化育人转化。
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专业教育课程 学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专业教育课程教学全过程,打造全维式课程体系,紧紧围绕专业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以“五个认同”为导向,深入挖掘各门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将所有专业课程中涉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知识内容贯通起来,环环紧扣,互相论证和相互支撑,充分发挥每一部分内容对于课程思政整体目标的作用。建构集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于一体的“大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形成完整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共同完成铸牢各族青年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教学目标。
未来,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将持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方位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韩瑞平 那森巴雅尔 李一吉)